舆地图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058页(534字)
又称舆图。古代地图的通称。始于汉。现存、传重要者有:①南宋末年绘制小型亚洲地图。由左右两幅拼合而成,每幅高约207厘米,宽约98厘米,注明东、西、南、北四方。东北绘有女真、室韦、蒙兀、契丹;西北绘有高昌、龟兹、乌孙、于阗、疏勒、焉耆、碎叶;西南绘有天竺、阁婆、三佛裘。山脉以写景法表示。水系较详。海岸轮廓有失真之处。1279年日僧将拓片带回日本,现藏京都东福寺塔头栗、棘庵。②元代全国地图,朱思本(1273—1337)编绘。以计里画方法绘成长宽各7尺大图。清初散失。重视实测、求真,纠正前人许多错讹,精确度较高。以摹本、碑刻形式流传。为明代及清初地图主要范本,支配中国地图200余年。明人罗洪先据以改绘成地图集《广舆图》。③明代杨子器跋舆地图,现存辽宁省旅顺博物馆。绘制于正德七年至八年(1512—1513)。图长164厘米,宽180厘米,正下方存杨子器跋文。各行政区名相对位置较正确,依级别高低用方形、圆形、菱形等符号表示,名称注于符号中。海岸线已接近今图,河系平面图形、河流流向等与今图大体一致。山脉以写景法表示。长城、庙宇、陵墓、桥梁等名胜古迹绘制醒目,为古代旅游地图先声。地图符号20余种,堪与“广舆图”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