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69页(880字)
唐代前期出现的武则天长期控制最高统治权的局面。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其子李治即位,即唐高宗。655年(永徽六年)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之父是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以功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死后入寺为尼。高宗时又宣召入宫,先封昭仪,后用权数,怂恿高宗摈废王后,自己得封皇后。由于她出身不是大族,立后又经波折,受到多数元老重臣的轻蔑。但高宗李治庸懦,虽有意废武后,不成,反为所制,实权渐入武后之手。遂将太宗托孤重臣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一一贬逐。徐敬业、李冲、李贞先后起兵反武,也被镇压。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制听政。不久废李显而改立睿宗李旦,实际武氏秉政。690年再废李旦,自称皇帝,改名武曌,改国号为周,又独揽朝政十几年。武则天先后掌权40余年,她依靠的主要是新兴地主。如李义府出身低微,武后倚为腹心,曾擢中书令。武则天又通过扩大科举取士,收揽人才,每年收录进士较前增多一倍以上。有时,她还亲自主持殿试,以结士心。又创武举制度,为新兴地主多开了一条做官途径。武则天敢于提掖新进,不次擢用。曾下令允许士人“自举”,自报才能和专长,论才命官。但她又能严格以求,凡不称职者,立予黜退,甚至诛杀。故而“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发掘不少人才。武则天使旧日大族受到制约,而新起地主涌入仕途,这是顺应唐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武则天还在宫门设置铜匦,奖励臣民上书言事,“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下情比较清楚。对于大臣劝谏,一般也能采纳,上下关系尚协调。因此,武则天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社会秩序也好,生产有所发展。652—705年,全国户口数增加一倍左右,即可反映一班。但武则天也很残酷,为压制政敌,鼓励告密,重用酷吏,滥用刑罚,株连甚广。晚年生活奢靡无度,大修宫殿庙宇,所造“明堂”、“天堂”,宏大华丽,又铸“天枢”,铜铁不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以致百姓劳弊,不时聚结起义。705年,宰相张柬之利用禁军发动政变,拥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被迫去位后,于当年11月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