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23页(828字)

1405—1433年,(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伟大事件。郑和,姓,回民,云南昆阳人,洪武时被阉入宫。因小字三保,也称三保太监。于“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明初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宋元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为加强对外联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初为远扬国威,结好邻国,探寻商路,增加联系,派郑和组织船队到亚非有关国家访问。从1405年起,继之1407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所到之处包括:中国南海诸岛,占城(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彭宁(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旧港、爪哇、榜葛刺(孟加拉)、古里(在印度)、柯枝、琐里、加异勒(印度半岛)、锡兰山(斯里兰卡)、溜山(马尔代夫)、忽鲁谟斯(波斯湾口)、祖法儿、阿丹(阿拉伯半岛)、木骨都来、卜刺哇、竹步(索马里)、麻林(肯尼亚的马林迪)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规模庞大,如第一次航行有62艘船组成船队,载有将士2万余人。最大船长44丈,宽18丈,可容1,000多人。船上备航海图、罗盘针,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金银等物资。同时换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每到一国,先把中国礼物赠予国王,以通和好,同时互相贸易。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各国建立起和平友好关系,只有个别地方偶有冲突。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古里等16国使臣和商人约1,200人,先后来到南京。勃泥(加里曼丹)国王和满刺加王也曾来华。郑和远航开阔了友好往来通道。郑和随员费信着《星槎胜览》,马欢着《瀛涯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这三部书记述所经国家概况,是中外关系史和航海史的重要资料。郑和一生七次远航,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比哥伦布等远洋航行早80年以上,不愧是伟大的航海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