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设厘金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73页(496字)

清政府在1853年开始在国内水陆要道设立机构征收的一种商品通过税。因开始是向日用必需品抽收1%税项,故称“厘捐”,亦即“厘金税”。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劳师糜饷,部库储存枯竭,虽勒令各省捐输,也无法满足军事开支需要。清政府亟需筹捐军饷,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53年(咸丰三年)9月,帮办江北大营军务的雷以諴,采幕客钱江的建议,开始在扬州之仙女庙、邵伯、宜陵各镇劝谕米行捐厘助饷。规定每一石捐钱50文,半年中收款达2万贯。1854年4月又奏请清政府在河南、江苏等地府州县广泛推行。自1855年全国不少省仿行。1857年胜保奏准在全国各省普遍实施。初,厘捐本为临时性筹款,不算正税。太平天国失败后,渐渐成为地方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遂变成清政府的正税。全国的厘捐收入到1885—1894年间,每年经常在1,400—1,600万两,1911年竟达4,000多万两。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各省,每年达100万两。个别省如江苏竟达350多万两。由于厘捐在旧中国财政收入中占着显着地位,因而这种制度延续实行达五六十年之久,直到1931年才被废除。

上一篇:曾国藩建立湘军 下一篇:捻军起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