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之变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90页(764字)

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统治集团最高层发生的一次严重政争。1861年(咸丰十一年),那拉氏政变上台后封奕訢为议政王,赐食双俸,极意笼络。奕新领导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又兼内务府大臣、宗人府宗令,总揽内外大权。但不久那拉氏即对奕訢产生猜忌。1865年3月,日讲起居注官蔡寿祺疏劾奕訢,她即趁机亲拟诏旨,斥奕訢妄自尊大,目无君上,暗使离间,令其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职务,不准干预公事。奕訢久掌枢要,突遭罢黜,引起内外震动。那拉氏的仓卒决定,招致绝大多数王公大臣和内外臣民的非议。那拉氏迫于舆情,于5月8日恢复了奕訢的一切职务,但取消其议政王的称号。经此打击,奕訢威望下降,遇事模棱,退缩不前。但那拉氏意犹未足,除多方牵制外,仍伺机谋加罢斥。1884年中法战争起,法国并吞越南,威胁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军机处面对法国侵略,一味妥协退让,步调纷乱,遭到御史言官的强烈指责。4月,左庶子盛煜上“疆事败坏,请将军机处交部严议”的奏折。其本意只要求奕訢等振作精神,力图补救。那拉氏却借此大作文章,同与奕訢对立的奕譞一起策划,以“委保荣,办事不力”的罪名,把奕訢、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等,一概斥逐出军机处。任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等5人组成新的军机处。又命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衙门,改变了首席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的做法,以分其权。同时谕令军机处遇有紧急事件会同奕譞商办。由是,军机处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奕譞和他们的心腹孙毓汶手中。新军机处腐败有加,很快同法国谋取妥协,在军事屡捷声中订立屈辱和约。这次清政府最高统治层的重大人事变动,史称“枢府之变”,亦称“甲申易枢之变。”它是60年代以来清朝统治集团政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后的政局有一定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