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论战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240页(904字)

五四时期克思主义拥护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争论(1920年11月至1921年上半年进行)。1920年10月,英国学者罗素来华讲学,他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后张东荪、梁启超等人连续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1920.11.6)、《现在与将来》(1920.12.15)、《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1921.2.15)等文章,宣传和发挥罗素的观点。他们说中国唯一的病症就是“贫乏”,因此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发实业,增加富力。开发实业、增加富力必须依靠“绅商阶级”,采用资本主义方法。对资本家可采取“矫正态度”,使其顾及劳动者的利益。他们强调中国没有劳动阶级,不能宣传社会主义,也不具备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他们还提倡以采取欧洲中世纪行会某些精神和办法为特征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当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相继出现,以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为核心的共产主义者批判了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观点。陈独秀编辑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资料。李达发表了《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一文。其他共产主义者也纷纷发表文章。他们指出:社会主义者不但不反对中国增加富力、开发实业,而且认为很必要。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走什么道路。他们对比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生产方式的优劣,得出结论说:将来的社会经济组织必归于社会主义,中国今日开发实业,也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不能采取“矫正资本家”之类的温情主义的办法,必须实行“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中国并不是没有劳动阶级,只不过没有组织起来。结合共产主义的信仰者,组织巩固之团体,是革命必要的手段。至于基尔特社会主义,不过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资本主义罢了。通过这次论战,共产主义者指明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道理,基本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冒牌社会主义的界限,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这次论战没能正确阐明中国革命应采取的步骤,而主张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表明,当时的共产主义者还不能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