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斯尼科夫起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38页(818字)

17世纪初俄国发生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5世纪末期起,特别是16世纪,粮食成为俄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封建地主为获得更多粮食,大力抢夺未开垦土地,减少农民份地,扩大直接经营的自营地,同时加强对农民人身的控制。16世纪末劳役地租成为主要地租形式,农民状况日趋恶化。1550年伊凡四世规定农民只有在尤利节(11月26日,农忙已过)前后各一周时间里可以出走变换主人。1581年又颁布“禁年令”,中止上述规定。这一法令实际成为永久有效的法令。农奴逃亡现象越来越多。1597年政府下追捕令,封建主有权追回逃亡不满5年的农奴。同年,另一法令规定:主人有权终生奴役债奴,有权变劳动满半年的自由人为农奴。这时,连绵二十余年的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2)以俄国失败告终,使国内矛盾加剧。1601—1603年连年歉收,粮价猛涨,人们吃草根树皮为生。1605年波兰制造的假底米特里未遇严重抵抗占领莫斯科。但面目迅速暴露,莫斯科爆发起义夺回被篡夺的政权,推举大贵族叔伊斯基为沙皇(1606—1610)。在叔伊斯基统治时期,终于发生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波洛特尼科夫农奴出身,有军事常识,因不满剥削压迫逃往顿河哥萨克人处,后被蒙古俘虏卖往土耳其,做划船奴隶。1606年夏乌克兰发生农民起义,他被推为领袖。7月,波洛特尼科夫率领南俄起义群众从普提夫里出发向莫斯科进军,9月占领战略要地卡卢加,继而包围莫斯科。起义军向城里散发传单,要求夺取地主土地,废除农奴制,“杀死贵族和所有商人”,但又拥护底米特里当沙皇,自称是沙皇下面的长官。在关键时刻,混入起义队伍的小贵族投降沙皇,农民军被击溃,退回卡卢加。1607年夏波洛特尼科夫率领农民军转战土拉,与伊凡·高尔察科夫领导的另一支农民军会合,后因绝粮失败,波洛特尼科夫被俘遇害。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农民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伟大斗争。

上一篇:沙皇的出现 下一篇:立窝尼亚战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