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905年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96页(861字)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俄国仍处在沙皇制制度统治下,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它面临着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1902年以来的农业歉收,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尖锐化,革命形势成熟。1905年1月9日(俄历,公历为1月22日,星期日)沙皇政府军队枪杀彼得堡和平请愿的工人,死1,000余人,伤2,000余人,被称为“流血星期日”,成为俄国革命的爆发点。沙皇政府的大屠杀激起了各地工人的抗议罢工和示威游行。同时发生了农民运动和水兵起义。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召开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指出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残余,建立民主共和国;党的策略应该是: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与农民建立联盟,孤立资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制度,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并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后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革命进一步发展。1905年10月爆发全俄政治大罢工,参加者达175万人。在罢工中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是无产阶级政权形式的萌芽。同时农民、士兵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为缓和矛盾,争取时间,沙皇颁布《10月17日宣言》。答应保障人民自由,召开立法杜马(即议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这一宣言,认为俄国从此将走上资产阶级民主改革道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莫斯科爆发武装起义并蔓延到其它城市,革命发展到最高峰。因缺乏统一行动,沙皇集中力量将起义镇压下去。工人农民的斗争并未终止,1906、1907年还陆续爆发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解放运动,但革命已转入低潮。1907年6月3日沙皇政府撕毁《10月17日宣言》,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逮捕社会民主工党在杜马的代表,颁布更反动的新选举法,被称为“六三政变”。它标志着革命的结束。1905年革命是后来十月革命的总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