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07页(583字)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诞生而产生的。16、17世纪时,这种思想已出现在英国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19世纪初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显露而盛行起来。主要代表者为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并称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其基本思想和主张是:1.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和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极大同情,力主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和私人发财制度;2.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产体系提出,论证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组织和劳动生产率都优越于资本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人必须劳动,按劳动取得报酬;3.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和国家消亡等。这些思想成为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在当时对启发工人阶级意识有积极作用,“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页)。但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他们依据主观愿望提出广泛改造社会的计划,幻想通过宣传感化资产阶级和示范试验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9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