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301页(486字)

数论中着名问题之一。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即“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例如4=2+2,6=3+3,48=29+19,100=97+3等等。实际上如果将上述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为“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命题“1+1”。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但他不能给出证明。欧拉被公认为数学大师之一,他对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不能给出证明这一事实引起了数学家的注意,且长期以来没有人完全解决。从而成了一道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1957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王元、潘承洞证明了(1+5)、(1+4),继1965年外国学者证明了(1+3)之后,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利用“筛法”证明了(1+2),即“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这些学者的成果在世界数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上一篇:哥达纲领批判 下一篇:歌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