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944页(899字)
【生卒】:1037—1101
【介绍】:
北宋散文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文学家苏淘长子。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外放杭州(今属浙江)、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属江苏)等地作地方官。复因大臣舒亶、李定诬陷。脱狱后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筑室东坡,因以为号。哲宗时,旧党司马光等执政,入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礼部尚书,并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起,被贬去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岛)。徽宗即位后赦还,次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他政治上趋于保守,只看到变法带来的消极一面,本意尚在关心民生疾苦。历任地方官时,能革除弊政,兴修水利,卓有政绩。文学艺术造诣极高,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皆出类拔萃。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而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策论如《教战守策》、《留侯论》,传记如《方山子传》、《喜雨亭记》,小品如《日喻说》,碑铭如《韩文公庙碑》,议论如《答谢民师书》,辞赋如前、后《赤壁》等等,皆青钱万选,各具特色,传诵不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文为诗”,挥洒自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如“行云流水”,“泉源涌地”,豪放不羁,成就实较黄庭坚为高。五古如《端午遍游诸寺》、《鱼蛮子》,七古如《游金山寺》、《戏子由》等,七律如《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等,七绝如《饮湖上秋晴雨后》、《题西林壁》等,皆臻宋诗之极至,百读不厌。词开辛弃疾一派风格,世称“苏辛”。以豪放劲健之气,尽扫柔靡轻婉之态,以诗笔作词,题材多样,竟境开阔,个性鲜明。怀石、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尽入词笔,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名篇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及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念奴娇](大江东去)等。诗文中也不时流露放任自纵、人生短暂等消极思想,或逞才使学、铺排事典等弊病。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