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374页(782字)

陈独秀认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不是革命的领导者,而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仅仅是得到一些民主、自由而已。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二次革命论”的观点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和政策在1926年12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特别会议上,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主要表现是: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只讲联合,不讲斗争。陈独秀对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势力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敢斗争,一味妥协退让。当蒋介石加紧准备反革命政变时,也不去作应变的准备,相反,却为蒋介石涂脂抹粉。对汪精卫集团的反动倾向同样不敢坚决抵制和斗争,企图以让步政策拉住汪精卫,结果助长了汪精卫集团的反动气焰,走上了公开背叛革命的道路。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他认为中国农民“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难以加入革命”。对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采取限制和打击的政策,跟着反动势力后面责难农民运动“过火”,“要纳工农运动于正轨”,反对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在武装问题上,陈独秀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在无产阶级掌握武装问题上采取消极和反对的态度。他竟然认为现在中国不是“民众武力时代”,不去建立更多的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武装,也不去巩固和扩大工农武装,甚至自动解散武汉工人武装纠察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广大的革命同盟军和革命的中心支柱,使中共不能组织革命力量,以对付国民党反动势力发动的反革命叛变,使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阴谋得逞,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造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惨重失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