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708页(680字)

是一门专门研究突变现象的新兴的数学分支学科,由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于1972年创立。他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突变理论,因此获得了国际数学最高奖一菲尔兹奖。

突变是灾难性的变化,具有突然性、非连续性和难以预料性。突变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变化之中。突变在事物运动变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突变理论根据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新型理论,用形象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突变现象;考察突变过程中的量的跃迁以及质量互变的规律;考察某种突变过程中从一个稳定状态向另一稳定状态的跃迁。突变理论用参数的变化规律推断运动状态的突变。运用数学工具分别描绘出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时的参数区域,从一定的运动变化的数学模型,对突变发生的规律、特点进行推导。

目前已归纳出七种突变模型,即尖角型、折迭型、燕尾型、蝴蝶型、双曲型、椭圆型、抛物型。这些数学模型的归纳和应用,为人们进一步认识质态转化的辩证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哲学科学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物理学方面可应用于流体力学等理论研究;生物学上,可用于心跳数学模型的建立、神经和发育生理的研究;医学上用于对生死转化机理的研究,促进优生优育、延年益寿;社会科学方面可用来预测和防止社会突然事件的发生,如经济危机、战争爆发等,以及促进创造性事件的开发和出现。突变理论正处在发展之中,将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一个崭新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协同学 下一篇:控制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