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750页(625字)

是解释地壳结构和地壳运动的一种假说。1912年由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南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紧密连接,而澳大利亚、南极、印度等大陆也与其相接。当时在地球上只有一整块陆地,称为泛大陆,被原始海洋所包围。到了中生代,由于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泛大陆开始分裂成若干块,逐渐漂流移开。所有大陆都由东向西漂流。美洲漂移得最快,欧洲、亚洲漂移得最慢。美洲、欧洲之间形成了大西洋,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形成了印度洋。大陆漂移的过程缓慢,直到新生代第四纪初才形成现代世界海陆分布的轮廓。

大陆漂移说提出了地壳以水平运动的新论点,与传统的地槽地台说认为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海陆位置固定不变的论点针锋相对,是20世纪初地质学上的一次革命。但是由于受到科学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说没有充分说明泛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直到60年代海底扩张说的提出,以及后来的板块构造说的提出,才使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问题得到解决。

海底扩张说是1962年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学说用地幔对流运动解释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问题。认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蜕变等释放的巨大的热量,在地幔中引起了巨大的对流体运动。这种运动促使漂浮在上面的大地构造的运动,使岩石层底部发生移动而互相分离,导致大陆漂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