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公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27页(641字)

①福德正神的俗称。又称土地神、土地爷、本头公等。关于其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原为会党人物。一说为吴太伯,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国后,吴国一部分人南渡,在南洋各地建立大伯公庙以祭祀其远祖,表示不忘其本。一说为都公(来文Tokong)、舶主都纲或拏公,即水神。一说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有一年,马来亚疫病流行,当地华侨病死者甚多,唯有铁匠丘某、烧炭工人马某和塾师张某未染疫病,后世以为神奇,尊称他们三人为“开山大伯”,又称“大伯公”,并在各地立庙奉祀。后来凡有华侨聚居的地区,多有大伯公庙、福德祠、先锋庙、本头公庙等,供奉大伯公或福德正神等神灵。大伯公的神灵信仰,一方面反映往昔华侨浪迹海外并无国家保护,只祈求神灵保祐平安和生意兴隆;一方面反映后世华侨将先驱者的创业精神加以人格化,以寄托他们对先驱者的崇敬和追思。大伯公是华侨的特殊信仰,在华侨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但在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一代华人中间,已逐渐失去其影响力。 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私会党。1830年在新加坡成立,原称*义福。1847年在槟榔屿成立分支,称大伯公。后发展到霹雳邦拿律锡矿区等华人聚居地。成员多为原籍福建的商人,鼎盛时期约有6000人。1861—1873年,在拿律锡矿区发生的华人私会党大规模械斗中,与*海山会员联合对抗义兴。1867年在槟榔屿又与*义兴发生大规模械斗。1889年英国当局颁布取缔华人私会党法令后,停止活动。

上一篇:大牟田中山纪念堂 下一篇:大使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