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里·帕侬荣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62页(1054字)

【生卒】:1900—1983

【介绍】:

泰国华裔政治家。前摄政委员、总理、国家元老。爵名銮巴立·玛努探(Luang Pradist Manutham)。华名陈嘉祥(一说名陈璋茂)。祖籍广东澄海。生于泰国大城府小商人家庭。父为华泰混血儿。1919年毕业于曼谷法律学校。1920年考获官费留学巴黎,获法学博士及经济学博士学位。留法期间,任泰国留法学生会会长,1926年曾领导泰国留学生反对泰驻法公使舞弊的斗争,被该公使密奏泰王指其为泰国的孙中山。1927年学成归国,任职于司法部,兼任法律学校教授及律师公会委员,极力鼓吹维新运动,并联络部分军人、官吏组织民党。1932年6月24日发动政变(立宪革命),迫使泰王拉玛七世(RamaⅦ,1925—1935年在位)放弃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任立宪后第一届内阁阁员。1933年3月提出实行土地、工业、资本及劳力国有化的国家经济计划(黄皮书),被当时的内阁总理披耶玛诺巴功(Phya Manopakorn Nitithada)指为“共产主义”,并借此解散国会。同年4月,在披耶玛诺巴功颁布取缔共产主义条例前夕,被迫流亡法国。同年6月,披耶拍凤(Phya Phahol Phonphayuhasena)和銮披汶(Luang Phibul Songkhram,1897—1964)等发动政变推翻披耶玛诺巴功内阁,披耶拍凤出任总理,组织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其经济计划与他的政治地位无关,乃于1934年回国,出任披耶拍凤内阁内务部长,1935年调任外交部长。在任期间,积极推行自治制度和废除以前泰国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于1936年将法律学校改建为法律与政治大学,成为当时文治派的领袖。1938年底,銮披汶上台后,出任财政部长。1941年日军占据泰国后,转任摄政委员。1943年初秘密组织自由泰,从事抗日活动。1944年联合反銮披汶的势力推翻亲日的銮披汶内阁,组成对日本采取两面政策的宽·阿派翁(Khuang Aphaiwong)政府。日本投降后,组织宪法阵线党和职业联合党,掌握泰国政权。1946年3月及同年6月二度组阁,任总理。同年8月因泰王拉玛八世(RamaⅧ,1935—1946年在位)被杀案引咎辞职,改由宪法阵线党主席銮探隆任总理,获赐“国家元老”衔。在此期间,完成颁布新宪法,废除取缔共产主义条例。1947年銮披汶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銮探隆政府后,被迫流亡国外,后转到中国避难。1970年移居巴黎。后病逝于巴黎。

上一篇:乡讯 下一篇:比利时华侨少儿夏令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