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日报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90页(1554字)

①1914—1915年菲律宾华文报纸。辛亥革命后的北京临时政府,为酬谢海外华侨对建立中华民国的贡献,规定临时参议院特别增加华侨席位,并规定海外各地机关产生的初选人,必须亲至北京参加复选。当时与中国国民党竞选的共和党,联络拉拢海外初选人。因此,菲岛各商会代表返菲后,便在国民党党报《公理报》之外另组《中华日报》,为共和党作竞选宣传。该报以倪祖硕为筹备人,王子敬为经理,施健庵为编辑。出版后营业不振,一年多后势将关闭;适值白苹洲到尼拉参观,旧股东再筹集股本数千元,挽留白氏接办,并改名为《新福建报》,用意是鼓吹建设新福建,由白苹洲任经理和编辑,但营业仍无起色,数月后即停刊。 ②毛里求斯华文报。其前身是*《华民时报》。1932年8月11日创刊。首任社长为中国国民党员李伯宇(曾任“国大代表”)。总编辑为侯俊,也是国民党员。李伯宇移居台湾后,报务实际上由侯俊主持。实为中国国民党毛里求斯支部机关报。经费及器材长期靠台湾国民党当局津贴及供应。1954年冬曾进行改组,增加资金,更新设备,日出对开纸1张4版,要闻主要用中央社、路透社,法新社电讯,刊于第1、2版,第3、4版为副刊和当地新闻,广告约占总篇幅1/2。 ③越南华文报纸。1936年余群超在西贡创办,总编辑陈漫浪。支持祖国抗日战争,1940年日军占领西贡前停刊。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复刊,发行量1000份,财政困难。余氏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将版权转让给华侨进步人士。1947年8月该报以崭新的面目出现,支持祖国人民解放战争,新闻以新华社电讯为主,发行量增至3000份。总编辑陈东明,社长(督印人、版权人)王法铎,经理符立(庄庸)。1948年3月被法国殖民当局封闭。陈东明、布日新等被驱逐出境。 ④马来西亚华文报。1945年10月1日在沙捞越古晋创刊。前身是*《古晋新闻日刊》。初为4开1张或2张,至1958年始改革版面,扩大为对开版,日出2张8版。版面内容有古晋及沙捞越地方新闻、世界及马来西亚的综合新闻、国际新闻,还剪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各报材料,其中有小说连载及有关生活、娱乐及搜奇探秘的文稿。前任总编辑谢水旺,1980年去职。由曹达策接任。 ⑤韩国华文报。其前身是*《汉城华文报》。1947年由华侨王公温接办,全体编辑均聘华侨担任,并改名为《中华日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业务中断。至1953年战争结束后,1954年11月被朱协接办,并获台湾国民党当局支持,改名为*《中华时报》,继续出版。 ⑥泰国华文报。其前身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陈纯、陈宾等创办的*《新报》。1960年3月16日改名为《中华日报》。1970年以前被台湾国民党当局控制和利用,作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通过中泰文化促进会)的工具。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该报宣传报道态度逐步转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采用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消息。由于善于适应大多数读者的喜好,处理新闻的倾向性较好。因此自1972年开始,销路日广,1973年发行量达2.3万份,跃居各华文日报之冠,为泰国赚钱最多的第二家日报。1976年10月后曾被封18个月,复刊后仍由陈纯注册为社长、总编辑、督印人,至1981年他始放弃总编辑与督印人的法律责任,由执行总编辑詹海清接替。陈妻胡娟系该报董事经理。除星期日出对开纸2大张8版之外,平时日出对开6大张24版以上,广告通常占1/2至2/3版位。1970年起改用新型彩色柯式印报机,是泰国第一家彩色印刷的华文日报。内容有国际要闻、泰国要闻、经济商情、侨社新闻,以及新闻图片、通讯(主要报道中国新闻)、专题报道(中国、国际大事)、各类副刊等。星期日还有经济论坛和漫画专版。社论通常在第一版。

上一篇:中华门 下一篇: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