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国公堂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381页(585字)

土生华人又称嘧喳唠(来文Bichara的音译)厅,意为议事厅。俗称公馆。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人*甲必丹的办公署,后改为玛腰公署。1742年,甲必丹林明光(1740—1745年在职)向荷印殖民政府请建第一所甲必丹公署,位于巴达维亚的旗杆街(Jalan Tiang Bendera),建筑巍峨,“高数仞,轮奂备美,庭前建大纛,扉扇绘茶垒”,具有中国民族建筑形式和风格。1809年,陈炳郎任甲必丹(1809—1828年在职),在城区又设一公馆,作日常办公处。然遇大典,仍赴旗杆街公署集议。1831年,雷珍兰高长宗升任甲必丹(1831—1837年在职),出资向政府购得城区掌更岸街(Jalan Tongkangan)一块地皮,自建公馆。从此甲必丹遂迁此办公。1829年,甲必丹陈永元(1827—1828年任甲必丹,1829—1865年任玛腰)晋升第一任玛腰后,该公堂成为玛腰公署。1861年,陈永元鉴于该公馆属高长宗私产,经商议,即拨公款8500盾向高氏后裔购得。从此,公馆未他迁。它不仅是历代玛腰、甲必丹及雷珍兰等华人官员办公遗址,且保存甚多华侨史料。*《开吧历代史记》即为公堂所藏珍贵文献之一。又该公堂内悬有五块木牌,刻有历任甲必丹、雷珍兰及玛腰的姓名、任职时间及主要事迹等,为研究印度尼西亚华侨史的重要史料。

上一篇:连瀛洲 下一篇: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