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狄更斯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32页(1647字)

【生卒】:1812—1870

【介绍】: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由于家庭贫困,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一生刻苦写作,着有《奥列佛·特维斯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作品。狄更斯的全部文学创作、演讲集、书信集和札记贯穿着浓厚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英国19世纪初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英国劳动人民肉体上、精神上的压榨和摧残,以及英国政治与法律机构的腐败。狄更斯同情穷苦人民的遭遇,反对资产阶级的暴力统治,但另一方面他又反对阶级斗争,害怕一切暴力革命行动,主张用点滴改良来调和阶级矛盾。他要求恢复被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损坏了的人们的善良品质,以唤醒人们的良心和正义感,认为这样便可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他呼吁改革不健全的社会机构,如议会、法院、慈善机构等。他猛烈抨击不合理的平民教育制度,要求劳苦大众享受和统治者平等的教育文化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认为这是消灭人间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措施。狄更斯晚年,由于辛勤的写作损伤了健康,与妻子不和,对改变现实的失望,使他心情十分沮丧,终于在1870年6月9日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1)人与人要互相谅解 狄更斯痛恨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情劳苦人民,但他反对使用暴力,主张阶级间的调和,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谅解和同情。他广泛宣传这一观点,他在《在美国波士顿的演讲词》中说:“我一向愿意,将来也会一样愿意,恳切真诚地尽我的一切力量,增加人们共有的、健康的快乐情绪与享受。”在另一次讲演中他讲道:“如果在这里的不同阶级之间没有相互之间的尊敬和宽容的话,又该到哪里去实施这一伟大的教训呢?”他认为,人们走的是各种不同的生活道路,“而他们道路的起点是共同的,而且通过不同的途径走向一个目标。”因此,人们在承认必然会有贫富、地位与才智方面的差别的同时,要互相谅解。在小说《艰难时世》中,工人斯梯芬是狄更斯笔下的正面人物。笔者借斯梯芬的口进一步宣扬自己的观点。斯梯芬在摔伤后临死前对资本家和工人兄弟说:“当我们下判断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得要容忍和原谅别人。……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更好地相互了解,彼此之间能更接近一些”。基于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他主张用点滴改良来调和阶级矛盾。他在演讲中说:“协会发现了阶级对立,要求调解这种对立,我想避免使用两个对立的名词——贵族和人民”。他呼吁协会,努力沟通两者之间的深渊。他还要求议会实行国家行政方面的宪法改革,来缓和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尖锐的矛盾。

(2)教育使人品质优良 狄更斯极力主张改革不合理的平民教育制度和机构,给劳苦大众受教育的机会。认为这样才能使人品质优良;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以及消灭人间的不平等现象。为此,他倡导平民、工人求知识。他说,到图书协会来努力求知识的每一个人,将得到的“第一件无价之宝就是自尊心”。“一个天天用自己的双手或头脑生活的人,愿意在图书协会这样一个地方求自强,就能获取一种灵魂的品质”。他认为,对工人哪怕进行粗浅的教育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能培养健康的原则性,优良的品质、希望、信心与仁慈,这是一切知识的目的。他认为,学习学得愈多,就会变得愈好,愈加温和,愈加和蔼。他就会在一切问题上更加能容忍别人的信仰,也会更易宽容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如果他能了解自己与顾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间的义务与责任的关系,他就能胜任他的职务,愉快而光荣地完成他份内的工作。

上一篇:别林斯基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