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车尔尼雪夫斯基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34页(2503字)

【生卒】:1828—1889

【介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作家,文学批评家。生于萨拉托夫的一个神父家庭。1836年入小学,1845年中学肄业,1846年入彼得堡大学语文历史系,研究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文学。熟悉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影响。1848年接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50年大学毕业,返回萨拉托夫任中学教员。因讲授进步思想被迫离校。1853年结婚,5月迁居彼得堡。为《祖国纪事》撰稿。秋末参加《现代人》杂志编辑部。1856年接替出国治病的涅克拉索夫主编《现代人》。因该杂志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沙皇专制的黑暗,政治经济制度的腐败,受到反动势力的仇恨与攻击。1859年前往伦敦,与赫尔岑商讨反对沙皇统治的问题,他还撰写、组织散发传单,号召农民、士兵和青年准备武装起义。1862年沙皇政府勒令《现代人》停刊,并逮捕了他,关进彼得堡要塞。在狱中,他毫不屈服,坚持斗争。沙皇当局以伪造的罪证,判处他流放西伯利亚,长期服苦役,前后达20年之久。在监禁和服役期间,他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怎么办?》、《序幕》等作品,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前夕俄国的社会斗争。长期的苦役生活,严重损害他的健康。政府多次劝诱他请求赦免,均遭到他的拒绝。1883年获准回阿斯特拉罕居住,1889年被允许回到萨拉托夫,同年10月逝世。他的重要着作有:《怎么办?》、《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人类知识的性质》等。

(1)人只具有一种本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是只具有一种本性的动物,这种本性就是利己。人的活动,就是整个机体的活动,不能把他的生命分成属于不同本性的几半。如果人的活动是人的机体的某个特殊器官的特殊机能,那也应该从这器官与整个机体的天然联系中去考察这个器官。人只是自然现象之一,同其他生物一样,仍以自保、自受或利益为其生命的目的。他认为,人性并无天生的善恶之分,只有一种利己的本性。在他看来,人人都受利己这一生物原则或人类学原则支配。因此,他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虽然行为受意志支配,但意志又总是受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意志,思想不是这样,意志也不是这样。而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不产生另外的思想,仍然是由先前的思想、行为、外部事实决定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社会事实和经验证明,每个人都为自己设想,关心自己的利益胜过关心别人的利益,并且总是由牺牲别人的利益、荣誉和生命来成全自己的利益。他断言·人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他认为,即使是历史上表现为大公无私的那些行为和情感,其基础仍然是关于个人利益、个人快乐、个人福利的思想,即依然是利己主义的情感。他指出,即使在丧夫、丧子这种最真挚、最温柔的友情中,同样很容易发现利己主义的基础。甚至在一个人为自己心爱的东西作出牺牲的场合,牺牲的基础仍然是个人的打算或利己主义的热衷。在他看来,一个人、一个民族之所以宁死不屈,乃是因为对自尊心很强的人或民族来说,与其受辱,不如一死;正如爱清洁的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肮脏食物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合理的利己主义,而非绝对的利己主义,但由于人的社会性,人不得不利人。人只有在利人中表现利己才是对的。

(2)利益支配思想方式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由于人们、集团的利益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方式也不同。人们总是受到关于他们的利益的概念的制约,不论这种概念正确与否;他们的观点也总是与他们的利益的要求相适应。他列举许多例子证明这一点。例如,法国人认为,把莱茵河作为法国与德国的边界是天然的和必要的;而德国人则认为这是不公正的。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者认为,他们的粮食免除关税进入别的国家是公正的;而禁止粮食输入他们本国,也是公正的。工业生产者认为,让粮食免税进入他们国家是对的,公正的。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决定人们看法的,都是利益。前者是民族利益,后者是个人利益,因为粮食免税使生产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而粮价低却对工业生产者有利。一切人都把实际上代表他们集团利益的理论说成是良好的、永恒的真理。一切时代被当作真理加以肯定的理论,都是因为代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

(3)利益决定人的本性和真正的善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考察人们行为的动机,便可以发现,人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无论是好还是坏,是崇高还是卑贱,是英勇还是怯懦,都来源一个东西,即满足他们最大的利益,不同集团的利益,是人类历史或人道的根本动力。人们对一个人的行为评价的标准,仍然由他们的利益决定。如果一个人把遗产留给外人,这外人会认为这是善举,而他的亲属则会认为是恶行。所以他断言,不仅在一个社会不同的人之间,就是在一个社会的不同时代,关于善恶的概念也是有差别的。善没有永恒的、普遍的概念,善的概念是有条件的,根据人们的意见和意愿而有所不同。但是,事实证明,某些行为之所以被称为善行,是因为它给称它为善行的人带来利益;另一些称它为坏事,是因为它对这些人有害。个人把对他有利的事称为善行;社会舆论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或有利于社会上大部分成员的事称作善行;人们不分等级和民族,把有利于一般人的东西称为善事。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当利益不同的人们发生争执时,善恶的判断标准如下: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个别民族的利益,全民族的利益高于个别等级的利益,多数等级的利益高于少数等级的利益。违反这一次序,必将带来灾难,无论对哪一方,车尔尼雪夫斯基断言,善的本质就是利益,只有对一般人都有利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善。他认为,善与利益的差别,只在于善更显示出永恒性、巩固性、富有成效性、成果的丰富性等。善是利益的最高级,是最有利的利益。他指出,只有善的行为才是清醒的,只有善良的人才是有理智的,理智的程度决定于善良的程度。他认为,人本身的品质带来的善,较之人由掌握外物而造成的善更有意义。有益的品质是获得牢固的利益的源泉,这种品质才是真正的善。

上一篇:赫尔岑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