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德法年鉴》时期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551页(4340字)

(1)人学思想及其特征 1843年秋冬之际,克思移居巴黎。此后接触了法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与德国工人的秘密的共产主义组织“正义者同盟”的联系和直接参加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抛弃了抽象的民主概念,转向共产主义。他从巴黎无产阶级身上看到实现真正人类解放的政治力量。这促使他探讨人类解放的本质,从而深化了对人的问题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主要有:人与人的世界;人的社会;人的最高本质;人的解放与哲学和无产阶级的关系;人权;人的哲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的结合。这个时期马克思人学思想是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立场出发思考人的解放,或者说基于人的类本质和个人感性存在的分离来解决个人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因而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显露出的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观点,是其后来科学人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2)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提出的一个人学命题。意指:理性向来就存在,但它不是永远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往往表现为宗教和政治国家,表现为非理性。宗教和政治国家虽是非理性的,但它们之中却隐藏着理性,只有在批判宗教和政治国家中才能发现新的世界,即发现理性。马克思理解的理性,主要指以人的类特性及其实现为基本内容的人本主义理想,或指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属人的新世界,而旧世界则指对人产生异化的世界。马克思认为要在异化的旧世界的批判中发现和建立一个属于人的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当时的一个理论纲领,这一纲领表达了马克思当时对美好的人性和现实的向往,以及对非人性现实的痛斥,表现了他的战斗的人道主义精神,也预示着他今后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这里也表现出马克思当时人学思想的人本主义性质。

(3)人权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中常使用的一个人学范畴。意指使人免受侵害,并且为保障人的正当利益、目的和活动得以实现的一种设定。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立场上对人的一般权利和人的社会权利的探讨。但整个来看,在马克思那里,人权包括:人作为人这一类而应共同享有的一般权利;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而现实也享有的特殊的社会权利;人作为有个性的个人而享有的个人权利。人的一般权利,实质上是与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的、人与生俱来的类本性同义语,它主要有人的生存权利、劳动创造和获取财富的权利、发展的权利、追求和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合作的权利和爱的权利。人的特殊的社会权利是为了使人的正当利益在社会上免受他人、社会的损害且能顺利实现而设定的。它主要有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保障权、政治权、批评权、申控权和受教育权等。人的个人权利,主要指个人的独立自主权、人格权(身份和名誉)和隐私权。与资产阶级只谈论人类的一般的天赋权利不同,马克思全面地研究了人的一般权利、社会权利和个人权利。他指出:资产阶级所谈的人权(如私有财产、平等和安全)是不受社会规定即脱离社会整体的人权(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第438——439页)。与资产阶级只倡导资产阶级的特权不同,马克思为捍卫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权利而斗争;与资产阶级思想家只注重人权的人类学基础不同,马克思十分注重人权的社会基础;与资产阶级思想家只谈论抽象的人权不同,马克思十分注重人权实现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人权在总体上是亘古不变的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人权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和实现过程。

(4)人与人的世界、人的社会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人学思想。原话是:“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2页)。这一段话前边的“人”,指人本身或人的本质,后边的“人”指人的现实,这段话中的“世界”、“国家”和“社会”实质上是指对人产生异化或人被异化的社会现实,或人的异己的社会存在形式。因此,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在国家、社会中的人是异化的人,异化的人创造了宗教,宗教不是一般的人的产物,而是异化的人的产物;二是说人本身或人的本质是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表现出来的。这里包含着人的异化的产物制约着人,应该从人的异化产物中去认识人,以及应该研究人的现实异化和人的现实的思想,也包含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萌芽,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这里毕竟是从人本身出发去说明人的异化,说明实际存在的人,即处于国家和社会的人,说明国家和社会,而不是从人的物质生产及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说明这一切,所以上述思想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就其方法论而言,仍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费尔巴哈就认为:“人由对象而意识到自己:对于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由对象而认识人;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对象是他的公开的本质,是他的真正的、客观的‘我’”。(《费尔巴哈哲学着作选集》下卷第30页)。

(5)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人学命题。这一命题中的前一个“人”,实指人作为人“类”这一意义上的人,指作为非客观外在化和现实化的人,质言之,指仅具有类特性这种意义上的人。这一命题的意思是说,人的最高本质是人的本性或人本身的类特性。这里,马克思还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着重谈论的是人的类本质,而不是人的现实本质,而且把人的类本质看成是人的最高的本质,即它高于人的现实本质。这里也表现出马克思对“人本身”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肯定。就他承认人的类本质而言这一命题有其合理性,但就其夸大人的类本质的意义而言,这一命题又有它的局限性。在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命题时,一些同志看不到这一命题的两重性,只注意其中的一种,结果造成对这一命题的片面理解。

(6)人的哲学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提出的一个人学思想。他指出:不首先从革命理论转变到革命实践,无产阶级就不能解放自己;单凭理论不能解放无产阶级,单凭无产阶级的社会存在也不能保证这种解放;这个阶级必须首先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和基本需要,以及自身解放的必然性和条件;这种意识的理论表现,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人的哲学。这种哲学和无产阶级处于不可分割的统一或同盟之中:“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这就是说,没有无产阶级,人的哲学决不能超出自己的界限,只有这种哲学与作为它的工具、物质武器的无产阶级相联系时,只有这种人的哲学符合无产阶级的需要并为它所掌握的时候,它才能够得以实现和传播,才能够变成物质力量;另一方面,没有人的哲学,即没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人的理论这一精神武器,无产阶级也不能解放自己。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和无产阶级解放相联系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在他那里无产阶级是作为人性的否定而出现的,还没有与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相联系,因而仍然缺乏关于无产阶级的真正的科学的概念。这种科学概念只能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另外,在马克思那里,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其说是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推导出来,还不如说是从关于无产阶级是一般人的否定和体现这一哲学概念中推导出来。因此,马克思在这一时期还不是从科学的历史的和客观的观点出发,对无产阶级解放进行哲学论证,还没有认识到决定资本主义物质关系和资产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的规律,以及资产阶级国家的真正本质和职能。但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和无产阶级解放相联系的思想仍有合理因素,一方面它指出了必须向无产阶级灌输新的思想,这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精神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思想的第一次体现。

(7)人的解放与人的关系的复归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的两篇文章中提出的一个人学思想。当时由于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运用类本质和个体的感性存在的分离来分析问题,其中包括分析他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最迫切的问题——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的问题。他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现象或事实是:在私有财产统治下,人过着天国和尘世的双重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一领域,人作为公民,过着符合自己“类本质”的天国生活;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其中,人作为私人同其他人相对的利己主义者,过着不符合他的“类本质”的尘世生活。因此,个人在市民社会这一尘世生活中,是异化了的感性存在:原来属于人的世界、人的关系和人的本质现在都离开个人而存在。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解放的任务,并对人的解放作了理论上的阐述。他说:“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又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43页)。质言之,人的解放的思想实质是:使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在现实的个人那里得到充分发展和实现;把人的“类的力量”不是当作与现实的个人相分离的力量,而是成为现实的个人所能驾驭的社会力量。虽然马克思在这里没有使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但他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实质。就是他后来提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部分思想,因而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人的解放过程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是同步的、互为条件和互相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解放包含在内,人的解放部分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如果说二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要比人的解放丰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就人作为主体本身所具有的“什么东西”得到发展而言(尽管与外部条件有关),而人的解放首先是“从外部条件中”得到解放而言的(尽管与主体条件有关)。所以,马克思从对人的解放的论述中,能直接提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的任务。不难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还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