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330页(672字)

观象中为了确认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位置,我国古代把周天从西向东沿赤道或黄道分为十二等分,称“十二次”。最初是按赤道,唐以后又按黄道划分。实以赤道划分。约创立于战国初期或中期,西汉末刘歆制定,《汉书·律历志》为完成标志,形成十二次各次名称:星纪、玄枵(xiāo)、娵訾(jūzī)、降娄、大梁、实沈、鹑(chún)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它们和二十四节气相联系,如星纪次的起点为大雪,中央相当于冬至点,余依次类推。各次都相对应一定星宿位置(因岁差而不断改变),并用以分野之天空参照。明末巴比伦所创之黄道十二宫传入后,即以十二次名译之,如称之“摩羯宫”为“星纪宫”等。各宫均按黄道经度等分,其起点改与中气相联,如将星纪宫的起点改为冬至点等。关于十二次的产生,说法不一。通常认为由岁星十二周天而来,为确认岁星每年所置之位而创。《汉书》以前,多用二十八宿或十二辰表示岁星位置,并以十二岁称之。《天官书》记十二岁名为:摄提格岁、阐阏岁、执徐岁、大荒骆岁、敦牂岁、叶洽岁、涒滩岁、作鄂岁,阉茂岁、大渊献岁、困敦岁及赤奋若岁。各岁均表一年各月岁星所处方位,《汉书》时以十二次代之。据之,古人又用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早晚。占中往往以五星之失次为殃大之象。《汉书·律历志》称:“五星之赢缩不是过也。过次者殃大,过舍者灾小,不过者亡咎。“十二次配合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十二辰及分野,详见下表。

上一篇:十二岁 下一篇:五星值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