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339页(1805字)

中国古代指导人们选择宅基、墓地及其建造步骤的一种学说,具有繁复的理论方法体系和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风水术认为,一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建筑,可以影响死者后代或居住者的命运。并相应提出种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趋吉避凶,求福远祸。风水术的起源很早,上古时代,人们已注意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场所的影响,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当人类开始自觉的营造活动后,如何求得更为安全、舒适、方便的住宅,就成为人类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在土葬成为主要的营葬方式之后,在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影响下,如何更为妥善长久地保存死者尸体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由于先秦时期科学水平比较低下,以占卜形式来预知吉凶的迷信行为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并很自然地与营造和下葬活动联系起来,见诸文献的如卜宅、卜居、卜洛等,反映了当时的情形。同时,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天文河洛等术数学说也发展起来,进入了卜宅、卜居领域。风水活动由此获得了必需的哲学思想基础。两汉时期,出现了诸如《宫宅地形》、《堪舆金匮》之类的包含风水内容在内的着作,形法家、堪舆家的学说中也都有风水的内容。住宅与墓地同人们的吉凶祸福已经联系得相当紧密,并出现了专门从事风水活动的人员。这一切是与当时社会上谶纬迷信与大量禁忌的存在流播紧密关联着的。魏晋北朝时期,住宅、墓地的吉凶附会人事的观念被士大夫阶层广泛接受,甚至最高统治者皇帝也笃信不疑。风水着作的种类更多,出现阴宅、阳宅的分类,“四灵说”亦在此时初具雏形,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天文河洛、音律季候的观念被大量引入风水学说之中。到隋唐时期,风水术基本成熟定形。风水着作大量涌现,各种《宅经》有数十种,“葬书”更达到百种以上。唐代产生的《黄帝宅经》和伪托郭璞的《葬书》成为现存最早的风水专着,就其内容进行考察,后世风水术的理论要点已大体完备。《宅经》和《葬书》还奠定了后世风水学说中理法、形法两大流派的理论基础。尤其是《葬书》提出的“生气说”,更成为风水学说最根本的理论,风水也因此书而得名。《葬书》伪托的作者郭璞则被推为风水学说的创立者。风水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杨筠松亦是唐代人,被尊为风水学说传承关系中的祖师。晚唐时期,罗盘作为风水术的必备工具而问世,并逐渐推广开来。宋元明清以降,风水术一是继续完善和发展,在建立起一个庞大繁复的理论方法体系的同时,其内部也呈现纷歧驳杂的局面。理法说尤其获得长足的进步,但其中充斥着深奥难解的玄理,各家着作浩繁难通。二是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张,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并且得到宋明理学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风水学说理论的基点是乘气、聚气、得气。其内容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大类,而以阴宅风水影响尤大。阴宅风水的内容包括:对较大范围内的山峦水流形状进行考察,勘测地貌地质,选择墓穴的位置与方向,以及四周景物、土壤性质、墓穴尺寸、地表植物、下葬日期与方法、墓地上的附属建筑等等,还包括用人力改造地形的内容。阳宅风水的内容包括选择住宅、村镇、城市的基址,考察其周围的环境和建筑、地势高下、住宅市镇的形状及内部布局,安排建造日期与步骤、开门方向、门窗器物的尺寸、植物品种与所在方位等等,还要求考虑宅主命运与住宅的配合,住宅与建筑群落的一致性等内容。无论阴宅、阳宅,都有形法与理法的不同,形法以考察山川形势为主,理法以推演术数原理为主,两说互有短长,后期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的风水术,毫无疑问掺杂着大量迷信内容,亟需对其糟粕进行严厉批判。同时,风水术亦包含着古代人们数千年来的宝贵经验,包含着他们在长期观察自然、推动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天才发现和总结。当代有学者提出: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是中国古建筑理论的精华,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但是,风水术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价值,既为其迷信外衣所遮盖,也因它本身庸俗可笑的表达方式和神秘驳杂的论述而令人忽视和难解。并且,阴宅风水关于埋葬位置可以决定后代吉凶祸福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在土葬形式已遭摒弃的当代,更无丝毫现实意义。

上一篇:风水 下一篇:堪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