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441页(564字)

亦作“四禅定”、“四静虑”、“四定静虑”。佛教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据称修四禅死后可生于色界四禅天。总的特点是已离欲界感受,而与色界观想和感受相应。从一禅到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据《长阿含经》卷八、《俱舍论》卷二十八、《杂集论》卷九等,四禅从心理活动来分共3类18支。如表所示:

“对治支”所列者,指能用以对治(断除)和由对治所达到的一些心理活动或状态;“利益支”是进入相应境界的主观感受。如初禅虽已离“欲恶不善法”,感受到离开欲界生活的“喜”、“乐”,但仍有“寻”(觉)、“伺”(观)这两种粗细分别的心理活动,还应加对治;至二禅时,寻、伺也已断灭,形成内心信仰(或即信根),名“内等净”,由此所得之喜乐是对此禅定自身的感受,故名“定生喜乐”;三禅舍去二禅之喜乐,住于非苦非乐的“行舍”境地,有正确的忆念和智慧活动,继续精进修习,名“正念、正慧”,由此产生“离喜妙乐”;四禅舍去三禅的妙乐,名“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名“念清静”,由此得“不苦不乐”的感受。这一切思念活动和心理感受,都是在“心一境性”的禅定状态中进行的,所以称为“自性支”。

上一篇:壁观 下一篇: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