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11页(2566字)

【生卒】:1856—1918

【介绍】:

俄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宣传家,1903年以后逐渐变成机会主义者、俄国孟什维克的首领之一。生在唐波夫省利彼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里。其父是一个世袭贵族、退伍上尉。母亲是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的侄孙女。12岁以前,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学完了中学一年级的课程。1868年,12岁的普列汉诺离开家乡,进入沃涅什陆军中学读二年级。他大量阅读俄国和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着作尤为欣赏。1873年中学毕业时,他的名字上了金榜。同年8月进了彼得堡的康斯坦丁诺夫炮兵学校。后来他放弃了当将军的愿望,于1874年9月考入彼得堡矿业学院攻读大学课程。

1875年起普列汉诺夫同革命民粹派组织建立了联系,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76年民粹派建立了新的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普列汉诺夫很快成为该社骨干。他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同年12月18日他领导了在彼得堡喀山教堂广场举行的工人游行,向工人群众发表演说。1877年他到萨拉托夫一带的农村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农民的工作,但没有成功。同年被捕,矿业学院也借口“学习跟不上”而将他开除。1878年普列汉诺夫任民粹派机关报《土地与自由》编辑。此间他深受彼得·拉甫洛夫和巴枯宁的影响,同时也阅读过《资本论》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1879年民粹派因“到民间去”的策略未获成功遭到农民冷遇而发生分裂。以安德烈·热利亚鲍夫和索菲娅·彼罗芙斯卡娅为首的一派,主张用个人恐怖手段对付沙皇政府,从事个人暗杀活动。另一派坚持“到民间去”的策略。普列汉诺夫属于后者。暗杀活动带来的是沙皇政府的更加残酷的白色恐怖。

1880年1月普列汉诺夫侨居瑞士,开始对民粹派的理论和策略进行反思。他大量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广泛接触西欧的工人运动,并同恩格斯建立了联系。1882年他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并写了序言,在日内瓦出版。1883年他同民粹派彻底决裂,与查苏里奇、阿克雪里罗得等组建“劳动解放社”。这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同年10月出版《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从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清算民粹主义,明确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885年出版《我们的意见分歧》,进一步批判民粹主义,认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1889年7月出席第二国际巴黎第一次(成立)代表大会,发表关于俄国工人运动的演说。会后去伦敦会见恩格斯。1890、1892年出版4期《社会民主党人评论》,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1891年翻译出版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写了序言和注释。1895年1月出版《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接着根据他的建议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同年5-6月,列宁出国同他会见,谈判在国外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定期机关报,以便在俄国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但在如何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1896年1月,在斯图加特由迪茨出版社用德文出版《唯物主义史论丛》。1898年3月,在彼得堡《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专题文章。同年7月和10月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批判伯恩施坦的文章。1899-1900年,在彼得堡《人民评论》杂志上发表以《没有地址的信》为总标题的一组文章。1900年8月,列宁再度出国同以他为首的“劳动解放社”成员商谈创办俄国马克思主义秘密机关报《火星报》的问题。12月《火星报》第1号在慕尼黑出版。1901年10月,他同列宁等“火星派”分子退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建立“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1903年7-8月,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会上就党纲、党章问题发言,被选为《火星报》编委、中央委员和总委员会主席。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在第二国际内部泛滥起来,并占居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普列汉诺夫旗帜鲜明地批判修正主义,发表一系列文章同伯恩施坦论战,赢得很高的声望。列宁称赞他为国际社会民主党中批判过修正主义的唯一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俄国的机会主义派别“合法马克思主义”和经济派作过斗争,但也暴露出他的一些弱点和错误。例如,他对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危害估计不足,对农民在革命的作用和土地问题的严重性缺乏了解,对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很不理解,表现出温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质的差别很少注意,等等。这些弱点和错误是他后来转向机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1903年以后,普列汉诺夫逐渐转向机会主义立场,背离马克思主义。起初他动摇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后来完全倒向孟什维克并成为它的首领之一。他曾公开反对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同第二国际的领袖们一样,完全变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背叛第二国际几次代表大会作出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决议,为本国政府的侵略战争政策辩护。他在《论战争》的着作里,鼓吹“保卫祖国”的口号,公开拥护本国政府,提出“罪魁祸首论”,把沙皇俄国及其盟国说成是被侵略国家。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间,他站在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一边,大肆宣扬阶级和平,认为无产阶级尚未成熟到可以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的程度。他声称,如果无产阶级硬要掌握全部政权,那对自己、对国家都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不幸”。

1918年6月12日(旧历5月30日),普列汉诺夫病逝于芬兰的皮特凯雅尔维疗养所,后来才埋葬在彼得格勒的沃尔科夫公墓。以布尔什维克为首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苏维埃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普列汉诺夫一生着作甚丰。20-30年代苏联出版了《普列汉诺夫全集》。50年代后半期出版了五卷本的《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已有中译本)。70年代苏联又出版了三卷本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遗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