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82页(1426字)

【生卒】:1901—1969

【介绍】:

现代经济学家、《资本论》中译者之一。又名王渔邨,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武汉中华大学攻读教育学。1927年毕业后,参加北伐军,任政治教员。1932-1934年,他与郭大力先后合译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着名代表人物李嘉图的《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935年与郭大力合译克思巨着《资本论》,1938年完成。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时期,王亚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任教。解放后,从1950~1969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期间遭受残酷折磨和迫害,1969年11月含冤而逝。

王亚南除从事翻译、研究、宣传《资本论》外,他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译着41部,论文、报告约400篇。其中主要着作有《经济学史》(1932)、《现代世界经济概论》(1936)、《经济科学论丛》(1943)、《中国经济论丛》(1944)、《社会科学论纲》(1945)、《中国经济原论》(1945)、《社会科学新论》(1946)、《中国官僚政治研究》(1949)、《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1954)、《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问题》(1956)、《〈资本论〉研究》(1957)等。1965年以前发表的论文,于1973年已汇编成册出版。

王亚南的主要着作,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批判庸俗经济学,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扫除障碍的;一类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旧中国经济形态的;一类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研究中国经济改造和建设的。他曾说过:“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应随时莫忘记:“我们是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经济科学论丛》第168页)既反对不顾国情的人云亦云,也反对“为学问而学问”的清谈,而竭力主张把经济学“中国化”,建立以研究中国经济为主题的“中国经济学”。他的着述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宗旨:认识中国,解救中国。他在4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经济原论》中,认真地、全面地考察了旧中国的经济基础,指出旧中国既不是纯粹的封建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形态。解放后,《中国经济原论》修订改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重新出版,并有国外多种译本。《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对中国自秦汉迄于民国的官僚政治形态作了深刻的系统分析。《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阐明了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诸特征和运动规律。

王亚南在国民党反动统治面前,是威武不屈的猛士,自比野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69年,他因屈辱和折磨,郁愤成疾,患恶性瘠椎肿瘤,住进上海华东医院。临终前,他说:“过去有一个学者讲过:专制制度下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哑子,一种是骗子。我看上海就有专制制度的味道,上海就是少数骗子在统治多数哑子。”又说:“我并不怕死,只是想在死之前看一看这出戏的结局,看一看几个丑角的下场,否则,我死不瞑目。”今天,历史已作出了公正的判决。1978年,王亚南同志的冤案平反昭雪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