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66页(723字)

陈寿着。六十五卷,包括《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三国这段历史,有三十年时间形式上是属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建立都在这段时间内。因此,《三国志》和《后汉书》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如董卓袁绍、袁术、公孙瓒等人,两书均有传。陈寿写《三国志》所依据的材料,魏、吴二国有现成的史书可供参考,如王沈《魏书》、豢《魏略》、韦昭《吴书》。蜀国未置史官,没有现成的史书参考,全靠作者搜集采访。

《三国志》同《汉书》一样,是纪传体断代史,但没有志,也没有表,只有本纪和列传。陈寿是从三国入晋的,并做了官。身为晋臣,不能不为晋国的政治需要服务。同时,晋又是直接继承魏而统一全国的政权,书中自然把魏摆在正统的地位,用本纪记述魏国君主的行事;对蜀、吴二国君主,则一律用传。但在蜀、吴二书中,关于国君的记载,仍是用本纪的写法,按年月日记事,所以实际上是三国并列为书的。这样安排,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既反映了历史的实际,又不触犯晋朝的忌讳。

《三国志》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见到稿本的人,都很赞赏。夏侯湛正在撰写《魏书》,看到该书后便放弃了自己的写作计划。《三国志》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志,一是因叙事过简,以致疏略。刘宋裴松之针对这一点,为其作注,参阅大量资料,引书二百多种,略者详之,缺者补之,谬者正之,疑者存之,在保存史料方面有很大意义。清人研究以赵一清《三国志补注》和梁章钜《三国志旁证》最重要。近人卢弼依《汉书补注》和《后汉书集解》,集合众书,着成《三国志集解》,为研究提供许多方便。

上一篇:陈寿 下一篇:《水经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