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札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88页(936字)

赵翼着。三十六卷,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我国历代“正史”的编撰、体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考证、分析和评论。作者在《小引》中叙述撰写过程,辞官回籍,闲居无事,翻书度日,有了心得,写成读书札记,经过二十三年的积累,到1795年才加以整理编成这部考史着作。又过了五年,刻印问世。几十年内,没有产生过疑问。只是到了清末,李慈铭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提出它是乾隆、嘉庆年间常州的一个老儒所作,被赵翼据为己有,但未提出确凿证据。《廿二史札记》考订的“正史”,实际上包括了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史,只是因为《旧唐书》和《旧五代史》在当时还没有被清政府批准为“正史”,所以仍沿用了过去“廿二史”的说法。《史记》和《汉书》共三卷,《后汉书》二卷,《三国志》和《晋书》共三卷,《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并《南史》共四卷,《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并《北史》共三卷,新、旧《唐书》五卷,新、旧《五代史》二卷,《宋史》、《辽史》、《金史》共六卷,《元史》二卷,《明史》六卷,每卷之下又分若干条。考订诸史,贯串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元、明二史,考订最详,共八卷,占全书的四分之一。书的末尾附有《补遗》一篇,将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时奉乾隆帝旨意改译的辽、金、元三史的人名、官名、地名和旧译名对照,全部录出,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书中考订史实,但不是单纯的考据,能就事论理,说明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该书按照顺序,把二十四史的作者、编撰过程、成书时间、方法优劣以及史料来源和价值等,分别叙述。其次,参互相核,辨析历史记载的异同,从而纠正错误的记载,并发现了很多历史秘密。如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的“民变”实则是由于“十五年检核户口,田亩不均而起衅”的缘故。该书在整理、排比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将有关的分散史料按专题归纳,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的利弊和兴废变更的原因,形成史论,这是与《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的很大不同之处。如论《唐节度使之祸》,指出唐朝亡于方镇,“皆由于节度使掌兵民之权故也”。因慑于清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在民族关系方面往往故作曲笔。该书收入《瓯北全集》,后列入《丛书集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