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01页(933字)

【生卒】:1898—1968

【介绍】:

当代史学家中国克思主义历史学奠基人之一。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曾任民国大学、社会大学、大夏大学、达德学院、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留学美国,1926-1927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此后,主要从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参加“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问题的论战”。1930年,他发表《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和《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等文章,批判了关于中国农村“是一个独特的或是亚细亚的生产方法”的说法,论证了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这些文章中,还阐明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提出了“西周封建论”的观点。他的第一部重要着作《历史哲学教程》发表于1938年,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名着。该书还对在“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问题的论战”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观点,划商朝以前为原始氏族制社会,商朝为奴隶制社会,西周至鸦片战争前为封建制社会。封建社会又分为两个阶段:西周至战国为“初期的封建制”,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为“专制主义的封建制”。鸦片战争以后,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该书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他的第二部重要着作《中国史纲》第一、二两卷相继出版于1944年和1946年,是论述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的一部通史。书中引用了丰富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全面具体地论述了这段历史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朝代的经济、政治制度、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文化成就。此书和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出版的有关着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奠定了基础。六十年代初,他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是论述自原始社会到“五四运动”前的一部通史,比较全面地表达了他的史学观点。这时他还发表文章批评极左思潮,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其主要论文都收集在《历史问题论丛》一书中。“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他有专着十余种,论文四百余篇,约四百余万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