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佐,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29页(1199字)

【生卒】:1787—1874

【介绍】:

19世纪法国史学家、政治家。1787年10月生于尼姆城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其父是律师,在雅各宾民主专政时期被绞死。后随母流亡瑞士。1805年在巴黎学习法律。1812年编译并注释吉本的《罗帝国衰亡史》,被巴黎大学聘为近代史教授。1815年后任复辟的波旁王朝司法部秘书长和内政部督察。1830-1848年历任“七月王朝”内政大臣、公共教育大臣、驻英大使、外交大臣和首相。积极保护金融贵族利益,鼓吹君主立宪制,镇压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工人罢工。1848年二月革命中流亡英国。回国后致力于历史研究。1874年10月死于伐尔——里舍乡间寓所。主要着作有:《法国史论文集》(1823)、《欧洲革命史》(1826)、《欧洲文明史》(1828)、《法国文明史》(1830)、《法国议会史》(1863)。

作为历史学家,基佐对法国史学发展有重要贡献。他是复辟时期阶级斗争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主要内容。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是法国阶级分化的开端,征服者法兰克人成了贵族,被征服的高卢罗马人成了农奴。农奴和贵族进行了长达13个世纪的斗争。从农奴分化出来的第三等级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法国文明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性的因素。18世纪末叶的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同贵族的一场大决战。基佐的上述思想后来有了变化,他放弃了阶级分化起源于征服的说法,转而从土地关系、所有制关系中寻找阶级斗争的根源。他不再把第三等级看成一支统一的力量,指出第三等级不但是分裂的,而且是有斗争的。他后来日益把无产阶级视为仇敌,并企图寻找与封建贵族妥协的途径。

基佐是法国史学中“哲学学派”的奠基人,提出了运用综合和分析方法代替过去单纯叙述历史事实的编纂方法。他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类的进步合乎规律地进行的情形,象是星球运行一样清晰,而现时代甚至比星球运行还要清晰。”他认为人们的行动终究由“纯粹观念”来决定。历史的内容和运动取决于人的情感、思想及精神面貌方面的倾向;社会状况取决于人的内心状态。他还说:他“从人类历史的演进中,清楚地看见了上帝”。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基佐等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一方面又指出,“即使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认为是天才历史学家”的基佐,被1848年革命“弄得昏头昏脑,以致完全不能理解历史,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自己过去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47页)。

基佐除了撰写历史着作外,还于1833年创立法国历史学会,先后组织出版原始资料集350多卷,编成《法国史未刊文件集》290卷。这些工作推动了法国史学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