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61页(869字)

屈原着。继《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比《诗经》中的诗歌,篇幅扩大,句式较长,不采取回环复沓的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又是《楚辞》的奠基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均仿之而作。到了汉代,出现了大量模拟这种形式的诗歌。作者未必是楚人,但“其情其辞则楚”,所以也称《楚辞》。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是继承屈赋形式。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他的作品猛烈地抨击了楚国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表现了进步的政治理想,以及这一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心情,具有浓厚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他热心地向民歌学习,创造性地发展楚声歌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堪称杰作的长篇抒情诗,更是浪漫主义作品中特具光彩的篇章。诗中通过自叙身世、陈述节操、诉说理想等几个重点,痛斥了昏庸王室与贵族陷害贤良、误国殃民的罪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这一长诗也集中表现了屈原的创作特征:感情炽烈,词采瑰丽,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结合对现实和理想的描绘,驱使各种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山川、风云雷电、鸾凤虬,构成五彩斑烂,奇特非凡的艺术形象。又以引类譬喻的方式,多用各种草木花鸟,经过诗人点染,构成一套完整的象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地,因而成为闪烁着璀璨光辉的诗篇。

与《诗经》的短小精悍、风格朴素相比,屈原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大的变化。它在囊括风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所独创。所以,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把《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二者在诗歌史上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屈原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渊远流长。

上一篇:屈原 下一篇:司马相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