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70页(1221字)

【生卒】:365—427

【介绍】:

东晋时期人。字元亮,又字渊明,人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潜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性自得,为乡邻之所贵。”29岁以后,曾因家贫出仕州县官吏。由于“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隆安五年,出为桓玄幕僚,不久又辞职回家。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平定桓玄,他为解决生活困难,又做刘裕的镇军建威参军,转为彭泽令,任职八十多日,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弃官回家。他从此,长期在农村过着较艰苦的生活。晋安帝义熙末年,被征为着作佐郎,不肯就职。曾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飘累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时人认为是实录。他的妻子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427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有《陶渊明集》传世。

友人颜延之等仰慕其高风亮节,私谥靖节,故有靖节先生之称。其诗文辞赋成就皆高。诗多描写农村田园日常生活,画面淳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切,表达了诗人“弃官村居、躬耕自资”后喜悦的生活情趣。传世名篇甚多,《归园田居》五首最为着名。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如《咏荆柯》、组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慷慨悲愤,寄寓着对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抗争。但某些作品也流露出“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他善用白描,不事藻绘,形成简淡、隽永的独特诗风,对唐以后的文坛影响很大。

《归去来辞》是他41岁以前,从出仕到农耕这一过程的生活总结。陶潜生活的时代,饥馑连年,流民众多。399年爆发了孙恩、卢循为首的农民起义,持续十多年,到411年才被晋朝统治者交州刺史杜慧镇压下去。也就在这时,统治阶级日益腐朽,朝廷中出现了不断的纷扰和政变。面对着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陶渊明感到无能为力,产生了出仕与退隐的矛盾。《归去来辞》便是他的思想变化的真实记录。在这篇抒情赋中,他把田园隐居生活写得非常美,并且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充分表现了他与官场决裂的态度。《桃花源诗并记》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作品,作者通过主观的抒情和客观的叙事,构想了桃花源那样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那里不但环境优美,而且人也善良,劳动富于乐趣。同时他把桃花源与秦汉魏晋社会隔绝开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否定,对人剥削人的封建制度的不满。这篇作品虽描绘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理想,但在当时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上一篇:《文赋》 下一篇:谢灵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