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75页(1096字)

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着。我国第一部系统品评歌和论诗歌创作理论的名着。钟嵘(?-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诗品》专门品评五言诗。钟嵘认为:五言诗在诗歌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是各种体裁诗歌中最有味道的一种,所以很适合一般人的口味。

他在《诗品》中,品评了自汉至梁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二人,按照他所认为的高低优劣,分别为上、中、下三品,各品前都有序言,提出品评的理论根据。在各品中,作家的排列以时代先后为序,不再以优劣为序。和刘勰一样,钟嵘撰写《诗品》也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批判形式主义的诗风。他树起了曹魏“建安风骨”的旗帜,赞扬那些“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歌,主张文质并重,鲜明地提出诗歌“风骨论”。

钟嵘重视诗歌的审美特性,提出“滋味说”。他认为最好的诗歌,是能够以风力作骨干,以文采为润色,使玩味它的人觉得诗意无穷,听到吟诵它的人深受感动。他的所谓“风骨”,是指思想内容;所谓“丹采”,是指文辞形式,两者兼美,才是好诗。

《诗品》认为,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情性”,诗歌是人的性灵的表现,是以抒发感情为主要内容的。因此,钟嵘通过《诗品》,对形式主义诗风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他批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令人生厌。他批评那些过多地运用典故的诗歌,弄得“文章殆同书钞”,而“古今胜语”并不如此。他举出许多名句,如徐干的“思君如流水”,曹植的“高台多悲风”,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等,这些为人们所称颂的名句,都不借用典故,直接描写所见所闻,但都有诗味。所以,他主张抒情诗以不用典故为好。

《诗品》反对当时文学创作中追求堆砌典故和讲究苛繁声律的弊病,而倡导自然和谐的音律。当时,沈约在诗歌创作上提出“四声八病”之说,注重声律,为唐代格律诗的形成作了准备,这是要肯定的。但因对声律过于苛求,对诗歌创作束缚太大。钟嵘反对这种倾向。他认为,诗歌是要讽诵的,只要读起来流利和谐,就足够了。如果“文多拘忌”,则必“伤其真美”。

《诗品》善于概括诗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很有影响。但也有自相矛盾、品评不当的地方,评价作品时往往偏重辞采,少论内容,以致把陶渊明列为中品,把曹操列为下品。由于时代的局限,《诗品》的作者也未能完全摆脱形式主义诗风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