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12页(900字)

【生卒】:约1500—约1581

【介绍】:

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的着作留下来的除《西游记》外,后人辑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他“性敏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可是到四十三岁才补上岁贡生。他性格倔强,“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赠沙星土》)后因母老家贫,就任长兴县丞,“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不满,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二郎搜山图歌》)这决定了他创作《西游记》的态度。其次,他从幼年起,就爱好神奇的故事传说,“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稳处读之,比长,好益甚。”因之他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的知识,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民间说话传统中的精华,熟悉了这种形式,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就使他能在《西游记》这部幻想小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

《西游记》故事很早就在舞台上搬演。金院本有《唐三藏》,元代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佚。元末明初人杨讷着有《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四折,以写唐僧出世的“江流儿”故事开头,而且用了一本四折的篇幅,后面有闹天宫、收孙行者、收沙僧、收八戒、女人国逼配、火焰山借扇等情节,但是没有魏征斩、太宗入冥这一线索。这说明西游记故事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以不同的方式综合了一些其他的故事。吴承恩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是在民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西游记的平话和杂剧的基础之上,进行文学创作的。在他的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每一场剧烈的战斗,绘影绘声,使读者若亲历其境。特别是正面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既做到了充分理想化,又使人感到非常亲近。它已成为我国文学所塑造的英雄人物的杰出典型。

《西游记》艺术性很高,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承恩诗文清雅流丽,人称有秦少游之风、又善谐剧。所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参见《西游记》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