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28页(1513字)

曹雪芹着。长篇小说名着,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多认为是由高鹗续成。曹雪芹的未定稿名《石头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时,改名为《红楼梦》。清末书坊印行时曾题作《金玉缘》。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表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有对立阶级的压迫与抗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钳制与叛逆;有家族之间的倾轧、骨肉之间的陷害,也有豪强之间的掠夺、走卒之间的诱骗。其中,尤以宝玉、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人之间所展开的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最为激烈。当贾府统治者兼用高压与欺骗手段,强迫宝玉与思想上格格不入的宝钗结合时,黛玉以血泪泣诉和死,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她的煎迫;宝玉顿发痴呆和最后出走,表达了他同封建家庭的决裂。这场斗争和探春的反抄检,鸳鸯的反霸占,晴雯的反迫害,尤三姐的反淫乱等斗争交织相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反映出当时已经萌发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传统旧思想的矛盾,显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十分出色的,首先是表现在善于塑造人物。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多个。其中几十个,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其余数百个,虽寥寥几笔,稍加勾勒,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人很深的印象。至于重点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更是音容笑貌久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其次,是结构宏伟自然,好像完全是生活的再现。其中描写了许多家庭生活的细节,也写了一些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千头万绪、参差错落,但看起来却脉络分明,有条不紊。它的每一段描写,哪怕是极细微的地方,都是整个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高度的有机体。再次,是细节描写特别出色,它写了许多家庭琐事,看起来都很平常,经过作者的提炼,描绘出封建贵族生活的图画,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第四,《红楼梦》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而又吸取了民间语言的精华,洗炼而又十分自然。人物的语言丰富多样,或长或短,或文或野,都十分切合每个人物的性格口吻,使人看到了活生生的人物姿态、表情和动作。

《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峰。它主题深刻,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打破了以往小说“忠君”的限制;人物塑造典型真实,去掉了刻划人物时“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那种失真之笔,从而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艺术典型;它的结局,打破了以往小说金榜题名、夫荣妻贵的喜剧式俗套,或双殉情的悲剧式格局,而有意识地处理为宝、黛悲剧和整个封建家庭、整个封建社会的大悲剧:宝玉、黛玉、宝钗,是恋爱婚姻悲剧;尤二姐、香菱,是纳妾制度的悲剧;贾瑞、秦可卿,是淫乱好色的悲剧;金钏儿、晴雯,是奴婢制度的悲剧;石呆子、张金哥,是官僚制度的悲剧;妙玉、芳官,是宗教制度的悲剧;李纨、瑞珠,是伦理道德的悲剧,等等。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红楼梦》的成就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后世研究《红楼梦》,被视为一门专门学问,称之为“红学”。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1980年6月,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周策纵发起,在该校召开了首届红学会。这标志着红学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重要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