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54页(1057字)

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军记物语”中最杰出的、对后世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它描述了以平氏一族盛衰为主线的源平两大武士集团的权力之争。该“物语”(类似我国的评书、鼓词之类)原为琵琶法师(以弹琵琶说唱为职业的盲僧)演说的底本,流传甚广,故产生诸种不同的版本,现流行于世的通行本为十三卷本。关于本书作者,尚无定说,据《徒然草》(随笔集,吉田兼好着)所载,系信浓国(今长野县)前任国司(地方官)行长所作。成书年月可推至“承久之乱”(1221)前后。

《平家物语》是以平安朝(794-1192)末期贵族社会日趋崩溃,新兴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背景,描写一代霸主——平清盛于“保元之乱”(1156)和“平治之乱”(1159)后,官至太政大臣,其女又被选为皇后,作为皇室外戚,独揽朝纲,平氏一族也荣华绝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各地源氏族党纷纷举兵讨伐,势如破竹,而贵族化了的平氏一族已无回天之力,军事上节节失利,经六年(1180-1185)激战,终于坛浦一战,葬身西海,为赖源朝的兵将所全歼。

这是一部反映历史巨大转折时期的叙事般的巨着,被誉为“伟大的民族画卷”。作者一方面对不堪一击的贵族和贵族化了的平氏子孙表示婉惜和同情;另一方面又以惊异赞叹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胜利者源氏一方的众多英雄;特别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大小战役,更使读者感受到: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武士阶级跳动着的时代脉搏。

本书在语言的使用上也突破了以往的窠臼,摒弃了王朝物语中常见的那种描写心理的、缠绵悱恻的文体,而是使用一种汉语、佛语、俗语等日、汉文混合使用的文体。行文注重韵散交错,忽而采用华丽的“七五调”;忽而转入散文的叙述,因此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它不仅切合本书的主题和人物性格,而且还大大地丰富了文学语言。

《平家物语》这部巨着,尽管从头至尾浸透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欣求净士”等佛教宿命观,以及浓厚的儒家思想;在篇章结构上,由于穿插故事过多,使读者产生一种松散、不畅达之感。但瑕不掩瑜,《平家物语》代表了镰仓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所塑造的英雄群像,长期为日本人民所喜爱;以它为题材,改编或重新创作的戏曲(“谣曲”、“净瑠璃”、“歌舞伎”)和小说等,也尽人皆知,流传不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