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也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71页(1185字)

【生卒】:1799—1837

【介绍】:

俄国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始者。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俄国和外国的文学书藉。1811年他进入离彼得堡不远的皇村学校。校内有不少思想进步的教师,对他影响很大。他在学生时代就已开始写诗。他于1814年写的《皇村回忆》,描写了1812年卫国战争中俄国军队的英勇战功;该诗在1815年皇村学校公开考试时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赞赏。

1817年从皇村学校毕业后,他到外交部任职。在此期间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幸福同盟”及其领导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写了不少讴歌十二月党人的诗,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这些诗多为手抄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沙皇尼古拉一世严禁散发他的诗作,并把诗人流放到南俄。在流放期间,诗人漫游了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领略了那里迷人的风光,熟悉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写出了《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823)等作品。

1824年,诗人被流放到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此期间,写了长诗《茨岗》(1824),并开始写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第一、二章)。1826年回到莫斯科,此时,沙皇对十二月党人实行残酷镇压,处死5名,并把120名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为此他写了短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

1830年,他写完《欧根·奥涅金》和散文《别尔金故事集》。《欧根·奥涅金》是一幅俄国社会的诗的画卷,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1831年回彼得堡,与冈察罗娃结婚。1833年写完歌颂彼得大帝丰功伟业的长诗《青铜骑士》;1836年写完描绘布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以及作为诗人自己一生总结的短诗《我为自己树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沙皇和整个上流社会都十分仇视普希金,不断对他进行迫害。他们借法国侨民政治流氓丹特士追求普希金妻子一事,对诗人进行恶毒的咒骂和攻击。普希金不甘屈辱,决定与丹特士进行决斗,结果身负重伤,于1837年2月8日与世长辞。

普希金的作品鞭笞封建暴君,揭露农奴制度,歌颂人民,有感人的魅力。他的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别林斯基称他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高尔基则称他为“一代诗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