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82页(1305字)

【生卒】:1828—1910

【介绍】:

俄国作家。他的重要代表作是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66-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和《复活》(1889-1899)。他的作品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称他为“文学巨人”,称他的作品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生于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省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生活和创作。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他本人是伯爵。他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后转法律系,1847年退学回故乡。1851年自愿入伍,在高加索服役,并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先后与作家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相识。不久,又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

1856年,托尔斯泰退役。次年他到欧洲各地游历,考察欧洲教育。1859到1862年之间,他中断了创作,热心为农民子弟办教育,亲自为他们写教科书。

1866年至1869年写完《战争与和平》,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小说展示了十二月党入起义前夕的俄国画面,描绘了两种类型的贵族:一类接近宫廷,利欲熏心,醉生梦死,崇拜法国文化,漠视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化的宗法制的领地贵族,他们忠厚慷慨,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属于这类贵族的是罗斯托夫和包尔康斯基两家,中心人物是安德列·包尔康斯基和彼埃尔·别祖霍夫。他们两人都在卫国战争中了解到了人生的真谛,饱尝了甘苦,在精神上得到了新生。安德列因负伤死去,彼埃尔将会成为十二月党人。这部历史巨着表明,托尔斯泰的才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873-1877年写完另一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作者通过对安娜的不幸遭遇,批判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冷酷。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整整写了十年(1889-1899)。通过卡秋莎·玛斯洛娃从一个纯洁可爱的少女沦为娼妓的悲惨命运鞭笞了旧俄制度下所有的阴暗面,有力地抨击了沙皇政府、法庭、监狱、土地私有制的种种卑污龌龊的制度和现象。

托尔斯泰同情广大穷苦农民及其贫困处境,反对农奴制、土地私有制和剥削,但同时又提倡“不应以暴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托尔斯泰一方面同情革命,但又不赞成用暴力推翻旧制度,因而陷入悲观失望,加上与夫人的纠葛而多次想弃家出走。最后于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途中因患肺炎,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