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97页(1076字)

【生卒】:1892—1927

【介绍】:

日本着名小说家。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寿陵余子。他生于东京,出生后不久过继给有着较高文化修养,经济不甚宽裕的舅父(芥川道长)家做养子。他生性聪颖,中学时,学业优秀,汉文超群出众,并广泛地涉猎尾崎红叶、幸田露伴、夏目漱石等名作家的作品。1913年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在学期间,大量接受西方“世纪末”文艺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1914年和菊池宽等人第三次创刊《新思潮》杂志,并在该杂志上发表处女作《老年》,翌年又发表小说《罗生门》,但未受世人重视,直到1916年《鼻子》问世后,才得夏目漱石的赏识,并逐渐为文坛所注意。嗣后又发表了《山芋粥》(1916)、《手巾》(1916)等一系列作品。大学毕业后,任横须贺海军机关的英文教员。1919年,他为了专心从事创作,辞去教官职务,入大阪《每日新闻》社。1927年因精神极端矛盾和“漠然的不安”而自杀。

芥川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四十余篇短篇小说。前期作品多以国内外历史题材居多,借古喻今,对现实和人生做某种解释。如《罗生门》,通过一盗贼登上荒废殆尽的城门门楼,目睹一老妇拔女尸头发的故事,来批判近代社会利己主义的卑劣行径。《鼻子》是他前期的代表作,描写一个高僧为缩短鼻子而受尽嘲弄的故事,宣扬“安分守己”,不应强求“非分之望”的观点。

到了20年代初期,日本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复杂。芥川在时代的影响下,也着眼于现实社会。他在1919年写了短篇小说《桔子》,歌颂了一个贫穷的农村少女高尚的精神境界,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还写了刻画农民悲惨处境的《一块土地》(1923)等。到了20年代下半期,由于时代思潮的急剧变化,无产阶级文学逐渐壮大,使芥川在精神上处于非常苦闷的状态。《河童》(1927)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它借虚幻的河童国,以讽刺和诙谐的笔锋,对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还写了《齿轮》(1927)、《傻子的一生》(1927)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死前动摇不安和绝望的精神世界。

芥川龙之介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笔典雅,语言洗炼,描写细腻,布局严谨。他擅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用笔精细,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