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13页(1193字)

【生卒】:1890—1935

【介绍】:

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史学者。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代就学于家乡的弢庵学塾。14岁考入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随伯祖父在江西铜鼓县署内学习。1912年应邀参加《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担任该报图画编辑。1913年进入上海《时报》,在该报工作近15年,由校对、编辑晋升到总编辑,创办了多种附刊,并首创用道林纸精印的以报道中外大事为主的画刊《图画时报》,为《时报》的革新作出了贡献。1927年1月,自费出国考察新闻事业,足迹遍及英、法、德、意、瑞士、美、日等国。同年8月,应国际联盟邀请,参加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新闻电费率与新闻检查法》的发言,呼吁减少中国报纸的国际新闻电费。在此期间,他还为《时报》和《生活》周刊撰写了大量通讯。1928年底回国,应史量才之邀,参加《申报》工作,任该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协助该报建立了完备的科学管理制度。“九·一八”事变后,愤于国难,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和邹韬奋等人一道,筹办《生活日报》。1932年3月,以记者身分随国联调查团赴东北调查,曾一度被日伪警宪拘捕。同年9月随调查团去欧洲,出席了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新闻会议,并赴法、意、德、奥及捷克等国考察新闻事业。1933年3月起,在苏联居住了3年,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高加索等地,和苏联人民进行了广泛接触,向国内发回了大量介绍苏联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通讯,后辑为《从东北到庶(苏)联》一书公开出版。1935年8月,为继续筹办《生活日报》事,应邹韬奋电邀,启程回国,于同年10月15日抵达上海,10月22日因盲肠炎猝发,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

戈公振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还热心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理论及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工作。曾在上海国民、南方、大夏、复旦等大学和杭州暑期报学讲习所任教。着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戈公振的新闻学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当时流行的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观点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强调报纸是社会的公共舆论机关,强调报纸的公告性、定期性、时宜性和一般性,主张报纸应以新闻为主要内容。对中国新闻事业不发达的原因,他也作过分析,认为是反动当局禁锢言论的结果。他反对新闻检查,呼吁新闻自由,主张新闻应该向民众开放。这些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戈公振在新闻学领域内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他所写的《中国报学史》一书,出版于1927年,出版后曾经多次重印,并有日文译本,是一部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力作。这部书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学领域内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