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27页(1443字)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的重要着作。卢梭在这本书中,杜撰出一个出身显贵家庭的爱弥儿作为模特儿,并设计出一种对他进行教育的模式。由于本书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反对封建教育的思想和主张,因此本书问世后,法国大理院下令在巴黎的一个广场上将书烧毁,并且威胁要烧死作者,迫使作者不得不逃亡国外。

《爱弥儿》是卢梭自然哲学观点和社会契约论的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理想化。在他看来,法国的社会文明已把人们弄得病态十足,道德败坏。他要求“归朴返真”、“回到自然”。《爱弥儿》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卢梭在书里清楚地表述了他的教育目的,就是要用“自然教育”去涤荡贵族社会所造成的污泥浊水。他认为,远离文明社会,接近自然状态的劳动农民及其子女都不需要接受教育,他们已经在生活本身中受到了教育。而富人、贵族,不但不劳动,反而攫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应当重新教育封建主、贵族和懒汉,特别是应该给他们的子女以正确的教育。只有这样,社会的“病”才能够治好,世界才能“归朴返真”,“回归自然”。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他把爱弥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婴儿期(2岁以前)。这个时期特别注意体育和保健。卢梭认为,体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发展儿童的各种感官和智慧。他认为不能用襁褓把初生儿包得紧紧的,而应该给他穿上肥大的衣服,使其四肢自由活动。稍大一些就让他到处爬来爬去以锻炼其筋骨。他还主张这个阶段不要勉强让孩子学习语言,可任其自然发展。

第二时期:幼儿期(从2岁到12岁)。这个时期是注意感官教育的时期。首先要发展触觉,因为触觉能够获得事物的硬度、温度、大小和轻重。其次要发展视觉。卢梭强调让儿童学会制图,画写生画,教儿童说话和唱歌来发展听觉。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期”,不能让儿童读书和进行智力教育。

第三个时期:少年期(12岁到15岁)这个时期是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时期。卢梭认为,儿童的智力是有限的,不应学习一切知识。智力教育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反对学习古典文化和历史以及宗教教条。他认为儿童对天文、地理和自然界感兴趣,就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在大自然中去受教育,让儿童自己去理解而不要教师去传授。卢梭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认为体力劳动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他要求爱弥儿12岁前在农村学习一切农业劳动,而在12岁后学习一种手工业技术。

第四个时期:青年期(15岁到成年)。这个时期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卢梭认为这时的爱弥儿已经有了农村大自然的足够训练,不怕城市生活的腐化影响了,因而可以回到城市,接受道德教育。他要求爱弥儿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培养善良情感不是靠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事物,使青年人观察人类的苦难、贫困和悲痛的情景,让他们看到可以效法的模范事例;正确的判断则是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和研究历史来取得;而通过作好事,如为穷人服务,帮助穷人工作等可以培养善良的意志。《爱弥儿》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