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56页(1081字)

苏联教育家卡连柯所作。马卡连柯不仅是一位教育革新家,而且是富有才华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中,教育工作和文学写作紧密结合。他的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教育学和意的融合。

《教育诗》真实地记载了马卡连柯在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实践,描述了这个工学团八年的历史。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描述了高尔基工学团的初创;这一时期艰苦的生活和艰巨的斗争;高尔基对学童们的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建立共青团组织。第二部描写这个集体的成长,它的经济情况和学童们健康状况的好转。第三部描写这个集体的威力,高尔基工学团120个学童帮助库里亚日280个堕落的儿童,使他们转变过来。

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的第一部第一章里开宗明义地指出:要用新方法造出新人来。马卡连柯正是在改造这些染上一定恶习的青少年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劳动、集体和纪律。

在高尔基工学团,改造的奇迹首先是学童通过参加劳动的途径完成的。学童们对劳动意义的认识、他们的劳动热情的逐步提高,标志着他们成长的过程。在第一部描写的第一个劳动日(林中伐木)里,学童们参加劳动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按照教师的命令。这时他们还不可能体会到劳动的喜悦。在第二部里,打麦的场面显示出孩子们沉醉在劳动的喜悦之中,不再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相反却认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到了第三部描写割麦时,孩子们已把劳动作为自己的需要,劳动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欢乐。马卡连柯不但把劳动看做具有巨大作用的教育因素,同时也成功地把劳动、生产和教育结合起来。工学团里有学校、有农业劳动,还有各种小型工场可以从事生产。

马卡连柯和教师们精心地培育学生集体,使这个集体从初步形成到取得劳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巨大成绩。在对库里亚日学童的改造过程中,充分显示了高尔基工学团集体的力量。

在纪律方面,高尔基工学团实行混合联队的制度,实行军事化,使学童们认识到必须爱护集体的荣誉,必须使自己的行动符合于集体的要求。《教育诗》展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并不是压制个性的棍棒,而是使人在精神上成长、使人能显露自己的个性特色。

同时,马卡连柯也注意教师集体的培养。从一开始,他就紧紧地团结几个坚定不移的教职员,从事这艰巨而光荣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