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2页(179字)
殷墟卜辞的一种。这类卜辞从不记贞人名,而在字体、文例等方面自成一系。这组卜辞的字体刻划纤细;其卜用材料一般是牛骨;其前辞形式常作“干支卜”或“干支卜贞”,并常省略;常附刻占辞“吉”、“大吉”于卜兆旁。董作宾把这类卜辞看成是第三、四期卜辞。陈梦家认为是第三期卜辞。也有人认为,无名组卜辞中有的可能早到祖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