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祭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2页(529字)

也叫“五种祭祀”。见于祖甲和帝乙、帝辛时代甲骨卜辞中的用“彡”、“翌”、“祭”、“”、“”五种祭法依次对先王、先妣进行的周而复始的祭祀。接受周祭的先王、先妣要有一定资格。一般认为,无论直系旁系,凡是上甲以下的先王均得入祀;有的虽未及即位,但已立为太子,也可以入祀。先王的配偶往往有好几个,并非都能接受周祭。有人认为,有子即位的和有子立为太子而未及即位的先妣可受周祭。周祭先妣时,一般称呼其为“祖某奭妣某”或“妣某,祖某爽”。先王、先妣受祀有一定的次序,一般按照世次、长幼、即位及死亡的先后顺序进行。先王、先妣的庙号以十干(“甲”、“乙”等)取名,其受祀的日子在与其庙号同干的那一天,从不例外。在周祭的五种祭祀中,“彡”、“翌”是单独举行的,“祭”、“”、“”三种祭祀是联合举行的,所以,可把五种祭祀分成三组,即“彡”组、“翌”组及“”组(包括“祭”、“”、“”三种祭祀)。五种祭祀中的哪一种是每次周祭的开端,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翌”为一次周祭开端,在一次周祭中,五种祭祀的进行次序是“翌”-“祭”-“”-“”-“彡”。上次的周祭结束了,下次又开始了,周而复始地进行。周祭这种祀典是董作宾首先发现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