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入派三声”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31页(342字)

关于《中原音韵》“入派三声”的观点。主要的问题是当时的共同语音中入声是否存在。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入声确已消失,周德清未将入声与三声完全合并,是受传统的拘束(如王力、宁继福);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入声仍保持读短音或有某种辅音韵尾,引周德清的话:“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证明其“入派三声”是出于戏曲押韵的需要(如陆志韦、李新魁);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入声已消失了辅音韵尾,变为舒声,但仍保持独立的调位(杨耐思);还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共同语口语中入声已消失,读书音中还保存入声。此外,《中原音韵》把清入声派入上声,有的学者认为误派,有的学者认为符合当时语音实际。参见“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