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文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87页(593字)

①古书异例之一。主要包括:(1)用字错综。有的为避前后重复或增添文章色彩,引用前人文辞时有意改变某些词语。如《汉书·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静言令色”原用《论语》“巧言令色”之文。变“巧”为“静”,是为了避下文“巧”字。有的不变动引文的字眼,而仅为避免词语的单调、重复。如《尚书·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清代王筠《说文句读》云:“《尚书》‘流’、‘放’、‘窜’、‘殛’同意。变词以成文耳。”(2)变文叶韵。如《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传:“天谓父也。”正义:“先母后天,取其韵句耳。”诗中“天”指“父”,不用“父”而用“天”,先言母而后言天,为的是“天”与“人”可以叶韵。②简称“变”。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之一。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内容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讲述佛经故事,宣扬佛教经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有散文韵文相间与全部散文两种形式。前者较为常见,对后来的鼓词、弹词等有显着影响。这些作品至清代光绪年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中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近人所编《敦煌变文集》,辑录较为详备。②*变例字的一种。

上一篇:复文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