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430页(722字)

①修辞学术语。也叫“音隐”。析字之一,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新的意义和情趣。可分为:(1)借音。如吴敬梓《儒林外史》:“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取‘富贵有余’的意思。”借“鱼”为“余”。(2)切脚。利用做反切的两个音。如李汝珍《镜花缘》:“紫衣女子听了,望着红衣女子轻轻笑道:‘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么?’红衣女子点头笑了一笑。唐敖听了,甚觉不解。”“吴郡大老倚闾满盈”是“问道于盲”的反切。(3)双反。利用顺倒双重反切的音。如《南史·郁林王纪》:“先是文惠太子立楼馆于钟山下,号曰东田。……东田,反语为颠童也。”“东田”顺反为“颠”,倒反“田东”为“童”。②杨树达《中国修辞学》所用术语。属该书所称“被动变化”之一。指不用原来该用的词语,改用其他词语以求协韵或调声。如《·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卢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庐旅”与“处处”同义,本应作“庐庐”,因要同“野”、“处”、“语”协韵,改为“庐旅”。又如《晋书·赵至传》:“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梁生适越,登岳长谣。”“适越”本应作“适吴”,因“吴”为平声,不谐,故改为“越”,“吴”为“越”所灭。③修辞方式的客观基础之一,运用谐音可以构成多种修辞方式,如谐音双关、谐音析字、谐音歇后、谐音飞白、谐音仿词等。①语音学术语。也叫“泛音”、“陪音”。周期性复合音中频率值为基频整数倍的各个分音。它们依频率高低被称为一次谐音、二次谐音、三次谐音等。各谐音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该复合音的音色。各分音的频率间距反映该复合音的周期。参见“离散频谱”。

上一篇:化形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