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书面理解系统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659页(555字)

人和计算机之间用汉语书面对话的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有范继淹、徐志敏于1981年建成的“RJD-80型汉语人机对话系统”;该系统是根据伍兹(W.AWoods)*扩充转移网络理论建立的,具有句法分析、语义解释、知识检索、言谈分析、逻辑推理、根据语义成分生成语句和排除非法输入的功能。它以中国文学作品常识为对话主要内容,贮存单词二百五十余条,句型三十多个。有李家治、陈永明、郭荣江于1981年建成的“机器理解汉语——实验I”;该系统采用奎连(M.R.Qi1lian)于1968年提出的“语义记忆”网络,并加以修改,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它以动物常识为对话主要内容,贮存单词七十余条,句型二十多个。1984年范继淹、徐志敏及其研究生又建成“TK-84汉语铁路客运问答系统”。该系统采用杉克(R.Schank)*概念依存理论来表达输入句的语义,并根据汉语特点,提出了一种名为“语义短语语法”的新的句法、语义分析方法。其特点是让词和语义成分构成短语,如有“从〈处所〉”短语、“到〈处所〉”、“有〈车种〉”短语等;其中带尖括号的是语义成分,内容可由用户自行定义。该系统以铁路客运咨询为主题,共贮存单词两百条,句型三十多个。参见“自然语言书面理解系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