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876页(697字)

训诂书。八卷。东汉刘熙着。一说始作于刘珍,完成于刘熙。明代郎奎金刊《五雅全书》,因《释名》内容和体例与《尔雅》略同,着重解释专科词语,易名《逸雅》,同《尔雅》、《广雅》、《小尔雅》、《埤雅》合刻。全书收录先秦两汉词语一千五百多条,分为二十七篇: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器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据考证还应有“释官爵”一篇,可知原书不止二十七篇。《释名》所刊用的资料,不仅采自文献典籍,也大量采自当时口语。全书解词释义专用“声训”,分为“以同音字为训”和“以音近字为训”两大类,以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事物命名的由来,探求语源。保存了古代有关名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和东汉末年宝贵的语言资料。序言提出“名之与实,各有义类”的“义类说”,奠定了声训的理论基础,启示人们从语音出发研究语源,给后世训诂学以巨大的影响。“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启示了宋代的“右文说”和“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训诂方法。《释名》的缺点主要是把声训作为探索语源的唯一办法,有些训释主观猜想,穿凿附会,对联绵词也往往割裂为训。有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缩印本。《释名》到清代才有注本,最早的是标名毕沅的《释名疏证》、清末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及《释名疏证补附》,集历代校勘、修订、疏证《释名》的成果,是研究《释名》的代表着作。今人李维棻《释名研究(附索引)》(台北大化书局1979年版)也可供参考。

上一篇:小尔雅训纂 下一篇:释名疏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