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译语的训诂
书籍: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968页(416字)
指古代文献中外来词的训沽。上古时期,就有一些别的民族的词语进入汉语,但时代绵远,所知极少。据近代人研究,《楚辞》、《老子》、《方言》中的楚语,有些聚讼纷纭的问题引用彝语、土家语训释,往往文从字顺。汉代时西域语言的一些词语被汉语吸收。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下与汉人杂居,汉文献里也记载了匈奴、鲜卑的词语。北魏孟威有《国语杂文》,当时还有《国语名物》、《国语杂物名》等,记录的国语即鲜卑语。佛典译释始于东汉,古印度语及中亚细亚的一些词汇进入汉语。北齐刘世雄有《释梵语》。唐宋间出现了梵汉对译的词汇手册《梵唐消息》、《梵语杂名》,出现了解释汉译佛经译语的着作《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等。清人周春将佛教书中的汉语译名,依《尔雅》体例编成《佛尔雅》。蒙古人建立元朝,满人建立清朝,他们的语词对汉语都有影响。传统训诂学对译语的研究很不充分。弄清古文献中译语的意义和来源是训沽学上的一项新任务。
上一篇:注疏体裁的发展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